查看原文
其他

卤鸭、钙片、团长……疫情下志愿者记下的“樱园七语”

颛桥家园 2022-05-10


在过去的二三十天里,
上海封控,有难过和焦虑,也有温暖和感动。有人说,当人与外界相对隔绝,街坊四邻的关系熟络起来,从过去的点头之交变成了关系很近的伙伴。颛桥镇好世樱园小区的志愿者在一份随笔中记录了7件真事,“如果不是这次疫情,不是经历这段特殊的日子,相信我一辈子也不见得有如此既深刻又真实的体会。”下面是他记录的故事。


疫情下的樱园物语01
卤鸭

小区政府物资的大礼包里,有鸭子。
鸭子到手,基本化冻,南区的斯卡妈拎出家里最大的一口锅,鸭子、鸡腿、鸡翅……塞了个满满当当,锅盖都差点盖不拢。
锅里倒也不是斯卡妈一家的东西,而是几家人家把这些食材都交给了斯卡妈,因为她有一手好厨艺。
一口大锅,三把香料,一堆卤味,半晌,满屋喷香。
出锅后,倒也简单:斯卡妈并没有分发给那几户人家,而是一锅端,都给了物业保安。


“他们这些天那么辛苦,我们力所能及,做点能做的事。”


斯卡妈说这句话的时候,女儿斯卡站在她身边。


闻了半天,一口没吃到。


但她和妈妈一样开心。


02
礼包

根据小区居民的提议,志愿者们把小区的南北区划分为几十个“小小区”,其实也就是“弄堂”,然后各自拉小群,设立“堂主”,所有的物资分发、抗原上交等,都通过“堂主”来通知完成。
小区的区域划分


镇里第三次派送大礼包的时候,小区某个小群里,有个头像弹出了一句话。


疫情期间,绝大多数小区居民都自觉把群内名字改成了自己的居住门牌,但那个头像的名字有点怪:“南XXX·装修工”


没错,透露的信息简单清晰扼要:我是南XXX的,我是装修师傅。


装修师傅其实有两位。小区宣布封禁那一天,两位师傅恰好在南XXX装修。


南XXX装修到什么程度,没人进去看过,大家也不是很清楚。但无论里面是有几个锅碗瓢盆还是有几个漆桶泥盆,有多少菜刀砧板还是有多少锉刀刮板——能让两位师傅撑一个月的物资,总归是没有的。


又是一个“怎么办”?


那一排的“堂主”很快就把他们俩拉进了所在的“区域群”,他们也很快改了自己在群里的微信名字:“南XXX·装修工”。


名字与众不同,待遇也是不一样的:很快,邻居委托志愿者送上三袋大米,另一户邻居则挂了一袋土豆、西葫芦和一些蔬菜在大门上,请志愿者过去拿。


挂在门上给装修工的菜


政府第三次派送大礼包的时候,“南XXX·装修工”的头像弹出的那句话是:“请问,我们有礼包吗……?”


“堂主”秒回,斩钉截铁:“当然有的!放心!”


礼包送到位,心中石落地。


“南XXX·装修工”头像又弹出一句话:“谢谢各位邻居照顾我们!”


嗐!既然都说是邻居了,那还客气个啥?


03
“抢购”

4月初的时候,小区获得了一次采购物资的机会。
渠道是居委联系的,尚优玛特和欧尚两家超市,三组套餐,群里接龙报名。一时间,接力踊跃,车水马龙。
需求旺盛,人之常情,不过小区志愿者队伍中生活组的各位头上一滴汗:采购的东西,不仅仅有调味品、蔬菜、油,还有大米和面粉——那可是实打实“吃份量“的。
但不管怎么说,民以食为天,这一记,总归是要拼的——
生活组的组长常工,提前两天打电话,千辛万苦沟通联系了;
组里的老杨和老陆,花了两个整天,每天忙到半夜,把所有报名的业主信息归纳、分类、收款、对账,然后分配到每一户的具体房号;
小区22名志愿者报名参加了搬运任务。派单一发,区不分南北,人不分男女,身板不分壮硕孱弱,皆有为小区尽一份力之心,分一肩担之责。
指定的面粉品牌没了,怎么办?说好的调味料售罄了,怎么办?
关键时刻,志愿者们一商量:有什么牌子先买什么!蚊子腿也是肉,别拿豆包不当干粮。
最终终于凑齐了小区业主订的近400份米、面、油、调味品和蔬菜等。
但这活儿远没有结束——还有装卸和搬运分发。
4月初的那几天,气温甚至逼近了30度,一群穿着防护服的志愿者,无论男女,一包包把物资扛上车,到了小区,再一包包扛下来。
把货卸完,每个人的内衣也都被汗浸透了——疫情期间浴场肯定关门了,但免费桑拿倒是享受了一次。
一直到了晚上夜幕降临,志愿者们还在清点和分发给各个业主的物资:贴标签,装上他们自己的私家车后备箱,然后一户户送货上门。
因为人数众多,订单繁多,再加上老杨和老陆毕竟不是专业会计出身,最终难免出现了一些数量上的差错,价格上几块钱的价格差异,以及一些替代品牌的异议。据说,老杨因为算错,还赔进去了一袋自家的大米——这倒真是属于“自带干粮”上战场了。
但好在几句解释,众邻里都还是理解的。
多下来的金额,大家自主自愿,不退了,老规矩,捐给物业。
捐给物业的物资


事后复盘,常工非常感谢各位志愿者,自己也总结了战斗经验:“要有韧劲,要会找突破点!”


当然,相信常工自己心里也希望这种“战斗经验”,以后不会再有用武之地了。


04
补钙

小区有个“医疗保障组”。
组里的志愿者,要么是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的,要么是医疗相关行业的,当然,也有不少是医生——他们中的不少人刚刚从医院的抗疫前线归来,到家洗个澡,换身衣服,就加入小区的志愿者队伍了。
保障组的一个重要任务,是帮小区业主配各种药:耐心记录下各位业主的各种用药需求,然后托各种关系,去外面奔波,把药买来,再一一分装好,算好各家费用,外加送药上门。
那天也是因为需求众多,组里的小陈和老黄在密密麻麻的文档上标记错了一行——把一位南区业主采购的钙片,记到了北区一位业主的名下。
她俩也没发觉在外面一路奔波买来了钙片,送到了北区业主家。这位业主拿到钙片后,发现不是自己的,就在购药群中发了张照片,招领“失主”。
小陈和老黄一看微信,头上一滴汗:确实是自己的疏忽。于是她俩去取了钙片,又风尘仆仆赶到南区,把钙片送给真正买了这款药的业主。
但从北向南这一趟,毕竟还是犯了这几天小区里的一些“忌讳”。
敲门没人应,小陈打电话给这家业主,从电话那头回复来看,这位业主应该是看到群里的照片了:“不好意思,这药去过北区了,我不要了。”
小陈和老黄,面面相觑:没办法,确实是自己写错一行,也没法怪别人。
买药,其实一直都是老黄自己先垫的钱。小陈说两人均摊,老黄不肯,最终小陈坚持,200多块钱的钙片钱,大家各自承担一半。
那钙片怎么办?凉拌?幸好是钙片,虽然不能凉拌,但吃还是可以吃的。
小陈老黄,一人一盒,拿回家去。


反正每天都要为小区居民配药奔波,补点钙,总归是没坏处的,对吧?


05
Excel

各种团购要做表,要做账;各次核酸检测要列表,要统计;志愿者各个组的事务要规划,要统筹。关键还有各种捐款。
封控一开始,小区的业主就自发给物业保安、保洁等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募捐,最后的金额是77800元——可惜是整数,连小数点后一位都没有,Excel的能力基本发挥不出来。
不过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团购中,Excel的腔调一下子就出来了:随便你小数点几位,帮你算得清清爽爽。
在诸多的团购清单中,有一份清单是这样的:“截止今天下午6点,我们共实际收到补差价款25.2元(应补差额共29户,实际收到21户,其他8户预计没有看到信息,我们也没有精力再去逐一催缴了,毕竟数字很小),实际退出应退差价款428.60元,另财务人员收款差异(少)47.70元,即最终多出金额为:2646+25.2-428.60-47.70=2194.90元……”
化成文字,估计大多数人看看都是要晕的,但这对Excel表格来说简直小菜一碟。只不过,金额算出来,再分别退回各家,想想也是头大的。
怎么办呢?解决办法倒也是有的。
经团购业主一致同意,这些有零有角的共2000多元钱,统一化作20箱“统一”方便面,外带61盒午餐肉,统统捐献给了物业保安等一线工作人员。
“20+61”——这种算术,小区里的一年级小学生,心算也能算了。
这时候,Excel表格就派不上用场了。


06
“团长”

疫情封控期间,樱园有几个门牌号,全小区居民“如雷贯耳”,其中一个,是“北419”。
提起“北419”,大家的评价基本是八个字:品种丰富,价格公道。
没错,“北419”是樱园小区诸多“团长”中的一个,叫Tina。
大家对Tina团长最好奇的永远围绕两点:她的货色品种怎么那么齐全?她的价格为什么那么便宜?甚至很多比疫情前还便宜?
这其实和Tina本身自己所在的行业和从事的职业有关。
Tina和她的丈夫做的就是食材供应链这个行业,他们的企业主营渠道是批发市场、餐饮与连锁商超,主营品类就是各种调味品和粮油果蔬。
Tina的企业已经经营了23年,在上海及外地有多座仓库、冷库,但他们对接的是商家,从来不做小区个人用户的团购供应,直到小区的常工找到了她:“封控期间,小区居民的物资供应有困难,你们有渠道,有经验,能不能帮下忙……”
Tina和老公一商量——义不容辞。 
这并不是一个轻易的决定和一个轻松的过程,因为Tina的企业对于“团购”这一行当其实并没有操作经验——团购需要分货分装,与顾客一一对接,非常琐碎、繁杂。
怎么办?再难也要干!
疫情期间,Tina的公司员工都封闭在家,只有一个司机和一个仓库管理员正常上班,所以只能公司的总经理——她的老公自己撩起袖子上阵。
小区居民团购的1块5的盐,3块钱的辣椒粉,8块钱的酱油,零零碎碎,配货非常麻烦,但却关系到每户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。Tina夫妇俩并肩作战,日以继夜——最长的一次,她的老公连续干了4个通宵。
“大家都知道我,但其实我背后是我老公在默默付出……”
而在这个过程中,Tina不是没有过委屈:有些人对拿到的货有些挑剔;有些对已经很不容易争取到的价格报以质疑;有时候深夜还要去对接物资的入场和调配……
但Tina自己有一个参照系:“有时候看看我们小区里的那些志愿者,他们承担的压力,遭受的委屈比我大多了,我这些又算什么啊……”
而支撑Tina一直坚持做“团长”的一大动力来源,自然是绝大多数居民拿到物资后发自内心对她的感谢和称赞,“那是一种被认可的巨大成就感!”
事实上,也有购买的“团友”建议过:“团长,你适当加点价,当是辛苦费,我们完全理解并支持!”
但她觉得算了:“我是一名共产党员,有义务在这个非常时期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。和其他志愿者一样,在这个特殊时期所贡献的微薄之力,我会感到自豪。”
做了一个多月的“团长”,Tina最想和邻居们说的一句话是:“感谢大家的支持,也感谢大家的付出,希望大家能一起维护我们的美好家园!”
07
“快了”


当接到“异常管”通知的时候,吴老师是有点发懵的。
吴老师家住北区,这几天一直都在担心地研究着小区群里关于“阳性”在北区的传播轨迹,没想到,这次的“俄罗斯轮盘”转到了她家。
“异常”的不是她,是她的老公林先生。但毫无疑问,但无论是谁,大家都知道这对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家人们而言,意味着什么。
很快,“大白”来复核了——没什么意外:阳性。
吴老师家里有一位80岁的老人,还有两个孩子:一个7岁,一个2岁。丈夫隔离后所有的重担,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。
但也就是从家里接到“阳性”通知的那天起,吴老师的手机微信开始明显繁忙起来,每天都是周边邻居发来的:
“家里有什么困难吗?有什么请一定告诉我!”
“需要什么帮忙尽管说哈!”
“别担心,好好休息,很快会转阴的!”
……
随着各路问候一起多起来的,是吴老师家门口的“物资”。
邻居范老师很快通过志愿者给吴老师家送了蔬菜、水果和牛奶,还给她微信留了一句话:“你家孩子长身体,牛奶不能断。”
说起范老师,吴老师不太好意思,因为其实两家之前并没有打过交道,只是住在同一排。
看到一个群里在团购汉堡,吴老师也报了名,很快,另一位邻居田老师开了她微信小窗:
“不用买了,我这里有,我给你送来!“
吴老师还来不及客气,一大包汉堡胚就已经放到了她的家门口,顺带,还有一包黄油。
吴老师这排弄堂的志愿者,也很快就把她家列入了第一优先级:平时需要什么抗原,什么药品,只要微信里说一句,立刻就送到她的家。
4月17日,林先生被转运去了方舱。
居家八天,吴老师一家严格遵守封控规定,没有踏出家门口一步。
而所有的邻居,都没有忘记这家”足不出户“的邻居。
感染不是自己能决定的,但温暖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给予的。
林老师住进了方舱,但吴老师的手机微信还是挺忙的——邻居们的问候并没有断:
“那边条件还可以伐?”
“人感觉好点了伐?“
“那就好,那就好,快了快了,加油!”
林老师算好了丈夫回家的时间。
是的,快了,一切都快了。
加油!


写在最后面对突然严峻的疫情,居委干部、物业保安、保洁医护、志愿者,还有团长等等,大家都不容易

在整个工作过程中,顶住压力,他们也是普通的居民,依然拼了命在守护家园。或许会存在一些不足或疏漏,但重要的是要换位思考,大家能感同身受。

信息来源:今日闵行
往期精彩回顾

▲疫情过后,大白们的心愿原来是这……

▲颛桥“三区”划分调整(4月26日更新)|上海严格实行“非必要不离沪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